详情

“韭菜们”的梦魇,从荷兰开始

信阳城事 13248阅读
雨dē印記
雨dē印記Lv.7楼主+关注
2019-08-04 15:21 来自信阳
“如果你爱他,带他去炒股,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带他去炒股,那里是地狱。”


这句话,在股市里被收割过的“韭菜们”自有体味。

五百年前,荷兰人发明股票的时候,不过也就是为了敛财而已。

面积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至今仍有1/3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不是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但靠精明的商业头脑以及超前的金融手段,17世纪时,这里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但随利益而来的肆意扩张的贪婪,最终将这个国家潜力透支一空。


当地时间1999年12月5日,澳大利亚悉尼港,17世纪荷兰贸易船Batavia的复制品举行了一场帆船巡游。(@视觉中国 图)

咸鱼发家


“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


荷兰人创造奇迹的故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叙述呢?

咸鱼。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荷兰人每年可以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

14世纪时,人口不到100万的荷兰,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

荷兰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靠的是一把小刀。

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

“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威廉·范德莫伦说。

直到今天,许多荷兰人在食用鲱鱼时,仍刻意保持着这种几个世纪前形成的饮食习惯,鲱鱼被去除内脏之后,不经过任何烹调,直接提着鱼尾一口吞下。


直到今天,许多荷兰人在食用鲱鱼时,仍刻意保持传统吃法:去除内脏的鲱鱼,不经过任何烹调,直接提着鱼尾一口吞下。(东方IC 图)


借助一只只装满咸鲱鱼的大缸,荷兰人开始了商旅生涯。原本贫瘠狭小、远离欧洲大陆腹心的地理位置也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欧洲的两条主要水道,在荷兰境内入海。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荷兰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

作为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牙那里装载香料、丝绸和黄金,然后把它们运销到欧洲各地。返航时,他们带来波罗的海的小麦、瑞典的铁器、芬兰的木材,以及自己生产的海军补给品。

为了利润,荷兰海商“丧心病狂”。

当时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以应对海盗及其他风险,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

这样做的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赌命,但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船只装载量增加,于是,货物的运费大幅降低。即使这样,荷兰人还不满足,为了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又在船只上加上了一种特殊的设计。

“荷兰人造的船肚子很大,甲板很小。”荷兰北方航运博物馆馆长维歇尔·克尔克迈尔说,“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

这种船,让荷兰人有了赢得“海上马车夫”称号的基础。

但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那些驾驶船只的人。

在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维歇尔·克尔克迈尔介绍了一个荷兰海商的“小故事”:

1596年到1598年,一个名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打通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航线。在一个叫三文雅的地方(现属俄罗斯的一个岛屿),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三文雅地处北极圈,巴伦支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8个人没能熬到最后。但即便如此,荷兰商人丝毫未动委托人委托他们运送的货物,哪怕这些货物中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脱困后,巴伦支和他的船员最终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也树立荷兰海商坚守承诺的形象标杆。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16世纪末,全荷兰的商船大概有1800艘,比英格兰、苏格兰和法国商船的总和还多。


“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马车夫”的对手,不只是商业竞争者,还有自己的“国王”。


直到16世纪之前,低地国家——包含今日的荷兰、比利时以及卢森堡,由神圣罗马帝国之下的荷兰公国统治。在1543年,不管荷兰人情愿与否,西班牙国王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取得了荷兰的统治权。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有意思。当西班牙国王宣布荷兰是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荷兰人认同了这种说法;当西班牙国王重新划分荷兰的行政区域时,他们坦然地接受了;当西班牙国王为荷兰派来新的总督时,他们也顺从地臣服了。但是当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把手伸向他们的钱袋时,荷兰人奋起反抗了。

一开始,西班牙的军队轻而易举地粉碎了荷兰人一盘散沙似的抵抗,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就有15万荷兰人死于非命。严峻的现实,让各自为政的荷兰人不得不团结起来。1579年,来自荷兰北方七个省的代表签署协议,组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敌。

此后,荷兰独立战争开始向有利于荷兰人的方向转化,一方面是由于荷兰人的联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菲利普二世在欧洲四面树敌,连年的争霸战争耗尽了西班牙的国力。

1588年,七个省份联合,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不同于以往的民族认同,联省共和国是以利益认同为基础,历史学家将其定义为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整个国家政府、各省的代表和统治者,由城市的商业精英家族产生,所以,你可以认为,荷兰共和国有点像家族的企业。”威廉·范德莫伦教授说。 

这个各省独立、结构松散的小国,几乎是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一次严重的危机:在独立之前,西班牙是荷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自从两国开战以来,西班牙对荷兰进行贸易封锁,荷兰人的财路就断了,而荷兰这块地方靠自己的资源和物产又无法养活自己。

荷兰凭借着自己的商业直觉,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人数众多、对财富充满强烈渴望的商人阶层。荷兰人决定从精明的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靠自己去开辟前往东方和美洲的航线。那么,远洋航行需要的大量资金又从哪里来呢?

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一样,如今,荷兰人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跨国股份公司。


当地时间2014年9月10日,荷兰荷恩,前荷兰东印度公司1606年发行的世界最古老的股票。(@视觉中国 图)


“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不过不是现代意义的股票。人们来到公司的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了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筹集资金的方法。”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维姆·范登德尔说:“可以这么说,它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

人类第一份股份制公司章程中承诺,每个荷兰国民只要花50盾,就可以购买一股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股东。在3年以后,东印度公司可以给每个股东分红达到150盾。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募集到650万荷兰盾(购买力相当于现今几十亿美金),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

荷兰政府也来为东印度公司背书,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

维姆·范登德尔介绍:“当时荷兰政府给东印度公司的特权是,可以协商签订条约,发动战争,这样它就成了在亚洲的独立主权个体,或者说从南非到日本的整个地区,它都可以像一个国家那样运作。”

不过,整整十年,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像承诺所说派发红利——他们搞出了股票交易。

船队出海远航后不久,东印度公司便派出一些人,装扮成职业中间商,在阿姆斯特丹一条离红灯区不远的河边,组织起一个“自由”的交易市场。中间商从急需用钱的股东手中低价买入股票,再高价卖给希望成为东印度公司股东的人。

在买卖的过程中,中间商们还会用一些小道消息影响股票的价格。例如:某日,市场上流出消息,东印度公司船队遭遇风暴。于是,恐慌气氛蔓延,大量股民开始在这个“自由”市场中将股票低价卖出。但几天后,风暴消息辟谣,新的消息是:东印度公司在亚洲以低价控制了香料种植园。于是,民众又开始抢购股票。渐渐地,这一买一卖之间的差价,令民众忘记股票远期分红的事情,发现买卖股票就可以获利丰厚。

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在这里,只要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可以随时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

阿姆斯特丹迅速成为整个欧洲资本市场的中心。在没有股市之前,资本的获利除了靠股息,就只能放高利贷了,而基督教又不允许放高利贷。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欧洲王公贵族的钱并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当新的投资方式出现,欧洲大陆的资金蜂拥而来,流入荷兰国库和普通荷兰人的腰包——仅英国国债一项,荷兰每年就可获得超过2500万荷兰盾的收入,价值相当于200吨白银。

当大量的金银货币以空前的速度循环流通时,荷兰的经济血脉开始变得拥堵起来。这一次,荷兰人解决问题的探索直接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建立银行。

“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年,它是一个城市银行、财政银行和兑换银行。它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所有一定数量的支付款都要经过银行,因此,阿姆斯特丹银行对于荷兰的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英国银行博物馆馆长约翰·基沃恩说,“更重要的是,它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

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正在海洋上厮杀时,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荷兰的银行,可以合法地贷款给自己国家的敌人——在荷兰人眼里,信托责任甚至高于国家的(短期)利益。

到17世纪中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西兰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他们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纽约。

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内景(@视觉中国 图)

“1648年的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马克思这样评价道。

1656年,花费了八年的时间和超过70吨的黄金,新的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落成。市民连续七天的庆祝狂欢中,荷兰“莎士比亚”冯德尔特意为市政厅写了一首颂歌:“……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当时的荷兰人想象不到,商业帝国已经走在急速坠落的滑道上。


其兴也勃焉


后人的分析中,17世纪至18世纪输掉与英国之间的四次战争,是荷兰失去海上霸权的直接原因。但事实上,隐患早已埋藏在荷兰人引以为豪的金融操作中。


1593年,原产于小亚细亚的郁金香传入荷兰,因数量非常有限,所以价格极其昂贵。一块豪华的郁金香贴片、一次用郁金香加以装点的聚会,甚至奢侈地装饰着郁金香的窗框,都成为了欧洲上流社会昭示地位的手段。

在舆论的鼓吹之下,荷兰人对郁金香开始表现出一种近乎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至于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而那些花朵上带有美丽的花瓣或条纹的稀有品种,更成为人们疯狂追逐的目标。

1841年英国记者查尔斯·麦凯出版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中认为,17世纪早期,郁金香的日益流行引起了整个荷兰的关注,“人们,即使是最低的社会渣滓,也开始了郁金香交易。”

到1635年,40个郁金香球茎的销售被记录下来,售价10万荷兰盾。相比之下,一吨黄油的价格约为100荷兰盾,熟练工人一年可以赚150-350荷兰盾,而“8个肥猪”则要花240荷兰盾。

讽刺画《花神与傻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供图)


一年之后,荷兰郁金香合同价格上涨了5900%。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当时的荷兰全境只有两株)以4600荷兰盾现金加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马具的价格售出,此价格当时足以换取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上的一栋豪宅。

“许多人突然变得富有。一个诱饵在人们面前晃来晃去,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冲到郁金香市场,就像蜜罐上的苍蝇一样。每个人都想象着郁金香的热情会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富人会把钱送到荷兰去,并按要求支付任何价格。”麦凯在书中写道,“贵族、公民、农民、机械师、水手、仆役、女仆,甚至烟囱清洁工和旧衣人,都涉猎郁金香交易。

麦凯在书中还记录了一桩狂热下的“小事”:一个水手把一个商人的宝贵的郁金香球茎当成洋葱拿去吃了。商人和他的家人追赶水手, 发现他“正在吃一顿早餐, 这顿早餐的价格可能相当于一整艘船的船员一年的工作收入”——最终那个水手因吃了球茎而入狱。

为了方便交易,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为给普通人投资机会,交易所甚至把单株郁金香分割为细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交易规范。荷兰政府也不甘寂寞,颁布了郁金香交易法,为郁金香交易设立特别公证人,指定具有资质的交易所。

随后在郁金香狂热的巅峰,荷兰人创造了“期货选择权”。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将要收获的球茎,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时只需交割证券市场差价,而且推出交易杠杆,允许卖空——我们耳熟能详的“看多”、“看空”、“期权”、 “期货”、“杠杆”等证券市场名词,基本都是此时由荷兰人创造出来。

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

1637年2月4日,突然有经纪人喊低报价,当天球茎价格暴跌。随后,几天之内,郁金香的价格跌至最高位的0.005%。即便是荷兰政府站出来,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郁金香暴涨,没有理由;同样,暴跌也不会有理由。没有理性的市场,政府起不到多少作用。

郁金香是荷兰种植最广泛的花卉,也是荷兰的国花(@视觉中国 图)


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荷兰政府开始耍无赖,1637年4月27日政府宣布:终止所有郁金香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

郁金香泡沫,在政府的“铁腕”中破灭了。人类金融史上第一次股灾,令荷兰这个国家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不仅仅是参与投机的那部分蚀掉的本钱,而且打乱了荷兰整个经济结构。

这一年,东印度公司市值也刚好达到顶点,7800万荷兰盾,相当于今天的7.9万亿美元。但郁金香狂热中,荷兰原本引以为傲的造船业停顿了下来,让位给花卉种植业。不造航船改种花的荷兰,经济崩溃后,后继乏力。

更为重要的是,泡沫破灭也让民众看到了政府的贪婪。为了多收交易中的印花税,荷兰政府前期曾助推过“郁金香泡沫”的膨胀;泡沫崩溃时又无力阻挡,负债累累的民众自此不再信任他们之前曾浴血保卫过的国家和政府——这是一场价值观体系的崩塌。

信用是荷兰商业模式的核心,而当荷兰政府失去了信用,荷兰丧失了走向强大的门票,最终在老牌的列强法国和新兴强盗的联合攻击下,海上马车夫的殖民生意走向了没落。

1688年9月,荷兰的最高执政官威廉三世,带着两万名荷兰士兵,受英国议会的邀请,前去保护英国国民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从荷兰到英国,世界中心舞台转移了。


来源:看天下

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

感谢您的赏脸阅读

3
5
10
15
20

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

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

可能感兴趣

没有任何回帖,回复抢沙发~
5
城市通